各县区教育体育局、高新区文教局,局直中小学:
自2010年12月9日我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现场会召开以来,为贯彻市教育局苏永兴局长讲话精神,落实“教育振兴八大工程”,我市掀起了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的热潮。各县区教育体育局、各实验学校积极响应,纷纷拟定了本县区、本学校的教改项目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其中麟游县和宝鸡高新中学、高新一小制定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方案》,能够紧密结合实际,措施有力,富有特色,操作性强。为了加强交流,促进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改实验项目推进,现将他们的《方案》印发于后,请认真学习借鉴。
附件:
2、《宝鸡高新中学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宝鸡高新中学《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的背景、意义1、有效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越来越追求有效性。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倡导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等各领风骚,蜚声教坛。我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第三届初中课堂教学研讨会、开展学科尝试探究,组织观摩教学等途径对以上教学模式均获得了初步认知。
2、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是培养教师最有力的抓手。我校教师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很大一部分同志属新上岗的应届毕业生和在高中阶段任课的教师,教学的地域特征比较鲜明,教学方式相对保守,教学经验相对稚嫩,教师队伍“磨合”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风格的转型亟待一个有效的实验项目和操作平台。
3、改革课堂教学是增强学校示范性的必然选择。我校是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窗口学校,肩负着示范引领全区初级中学素质教育的重任和使命,办学标准高、目标定位高,作为新建学校,“超常规发展”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之间差异大,区内教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相对闭塞,亟需专业引领和专家指导,以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
4、改革教学方式有利于教育设备的开发利用。我校开办以来,陆续为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投影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教学设施已经一步到位,且具有后发优势。如何利用好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应该成为学校步入“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研究课题。
5、改革教学模式是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的重大课题。在学校积极申报基础上,市教研室确立我校为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课改项目实验校。我校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教学》为研究课题开展项目实验,上可因时乘势,中可对接学校实际,下可切合学情、教情,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有利于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本课题的研究也可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做出探索,为丰富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又一多维视角,以打造宝鸡“城市版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理念被提了出来,目前具有共识的是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有效性这四大核心理念:
1、建构性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因此,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情境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避免传统教学认识论中的“简单反映论”,突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性以及创造性的培育,能更好地促进人的整体、全面及可持续发展。
2、生成性
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而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它强调课程要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课程进行“创生”、“动态生成”和“改造”。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教学基础上,还要充分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节奏、语言、形象、机智、变通等等这些含有“生成性”的因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多元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能力就可以描述的,它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肢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以及自然观察智力等。多元智能理论为当今课程与教学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依据。就新课程的教学而言,确立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如“差异就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人本性”问题,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重视“当事人”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以及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等等。因此,新课程教学中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标准与多元”的统一。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意义建构。
4、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动机观);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个性观);教学要讲求适应性,教学模式的选用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方式和个性特长相适应,反对整齐划一,提倡独具匠心、不拘一格(生成观);教学活动要重视教学反馈,提倡课堂教学节节有反馈,作业和测验及时批改,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准确诊断,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反思观)。
三、研究目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教学研究》旨在以市教研室有效教学实验项目为载体,依托教研部门的业务支持和实验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切实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保障支撑作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焕发和培育学生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形成特色的目标。本实验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研究各科运用电子白板授课的有效方式,构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FFS教学模式;
3、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4、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和学的有效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教学准备策略研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有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2、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课堂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预习、练习,有效教学策略等。
3、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五、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1、以“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调整——实施——总结”为行动路线,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根据研究的成果、问题进行评价和反思,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措施和策略的调整,再进一步实施实验研究,最后进行总结和提高。
2、调查研究:调查实验课题的研究现状;调查实验学生的原有的相关知识水平和能力;调查实验过程中的相关变化,积累数据;研究调查的数据和结果。
3、经验总结方法:分阶段进行反思和总结,总结得失,不断调整实验策略,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二)研究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10月 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提出实验申请,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到首批实验校学习考察,初步感知实验效果;(3)进行实验教师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使用培训,开展技能达标比赛;
(4)结合学习考察及实践经验,对有效教学理论进行初步研讨。
2、实验尝试阶段(2011年1月 年7月):
(1)召开开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实验科目及人员安排;
(2)组织理论学习,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有效课堂教学经验研讨;
(3)组织实验教师编写“一案三单”,组织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的实验编组,并着力开展班组学习文化建设;
(4)确立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教学基本流程,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教学规范和学生各学科学习行为规范。
(5)结合“提高课堂有效教与学”活动的开展,邀请市教研室专家进行点评指导,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学习考察或协作交流;
(6)以中考科目为重点开展课堂教学观摩与评估,初步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结构及方法。
3、实践探究阶段(2011年8月 年12月):
(1)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实施,最终实现在全校各班级中全面倡导和推行有效教与学的个性化模式(个性化指学校特色和学科特征);
(2)开展“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的有效教学”公开课活动,提升实验影响和知名度;
(3)对中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适当改进教学策略,提炼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范例并撰写有效课堂教学案例集;
(4)对实验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论文集,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4、总结提升阶段(2012年1月 年12月):
(1)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2)邀请市教研室和有关专家对本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3)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大程度的提高。
六、预期成果
1、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多样,中考成绩取得开门红的良好效果,处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学校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得以验证;
2、教师队伍实现成功转型,专业素养显著提升,教学技能日臻完善,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区内外名师和相应的研究报告、论文、课例、课件、教学叙事等。
七、实验保障
1、成立实验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组织领导。主要成员有:
组 长:苏满乾 (统筹课题组经费、人力,负责外联协作与交流)
副组长:刘军良(分阶段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
组 员:苏坤(负责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
田玲(负责实验理论的宣传和活动策划、资料收集)
杨宁(负责实验条件的保障及教学设施的维护)
刘娟(负责实验理论的培训、研讨和经验总结)
张安龙(负责班级学习文化的构建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
各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实验的组织实施)
2、加强学校在硬件配备、软件和课程资源开发、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的投入,努力建设市、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为实验提供强有力的物力、人力和理论支撑。
3、加强内外协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市教研室和有关专家的扶持,为实验提供专业引领和专家指导,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持续开展实验理论武装工作,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多角度、多领域开展与先进实验地区和实验学校的学习交流,增强实验的针对性;以“评教(教改之星)赛学(学习标兵)”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校内展示、观摩评比和研讨工作,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内涵,优化学习环境,形成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与生动活泼的学习模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办学局面。
5、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课题实验有关理论,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为实验创造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6、完善学校教育科研和成果评价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立足课堂和教学实际开展校本教研,积极扶持教师参加与实验有关的学习进修,让实验真正发挥成就教师、成功学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