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0年。2000年由遵义县职高、遵义县教师进修学校和遵义县电大工作站合并为遵义县职业教育中心,2011年经**遵义县委研究后更名为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地处210、326国道、兰海、杭瑞高速交汇的龙坑镇,镶嵌于遵义市南拓北延的发展轴间。
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力度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11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共1623人,至少1500户农民家庭通过学校培训脱贫。在食用菌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生产培训,对专业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规范化*作培训,培训了食用菌能手500人,食用菌从业人员1000余人。
校校联合办学取得较大突破。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联合办学之路,与省内外20多所职业院校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并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就业拓展了渠道。
在新校园建设方面,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定位准起点高,规划建成50年不落后的高品位、高档次职业技术学校;抢机遇、抓时间,在工业园区集聚内获得土地420余亩,为学校的规模化发展抢占了先机。迄今为止,了因出差上班加班等特殊原因不能,,学校已先后贷款7700万元投入420亩的新校园建设。已完成一期工程投资3750万元,校园面积90亩,建筑面积 M2,专业实训室38间,实训设备880万元,而且在一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2011年被纳入全省高中阶段教育突破性工程,现已容纳5000余人。今年,遵义县教科局明确学校二期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投资8500万元,预计明年秋季竣工并投入使用,可容纳8000余人,主要建设内容是添置800万元的实训设备、建设学生宿舍楼、食堂、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共计 M2,其中,食堂、宿舍已完成基础工程,综合楼已启动,预计今年底完工,明年春季投入使用。届时学校将能解决5500名学生的食宿,为实现万人规模、区域性、示范性的职业技术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具备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质,先后被批准为贵州省第四十二技能鉴定站和遵义县食用菌研究所。遵义县食用菌研究所是全省唯一一所学院(校)创建的科研机构,获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黔菌种生经许2007第[002]号),在全省范围内从事菌种生产经营、技术培训、菌种研发、菌种检验。技能鉴定站于2008年1**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黔劳社厅函[2008]19号)批准成立,现具有计算机***作工、计算机维修工、无线电装接工、维修电工、焊工、汽车修理工、钳工、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保育员、服装制作工、菌类园艺工12个工种的鉴定资质。有鉴定资质高级考评员7人,中、初级考评员34人。迄今为止,已鉴定国家职业资格中、初级3317人,专项职业资格805人。学校是贵州省 雨露计划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点,遵义县 阳光工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特种作业培训基地和幼教师资培训基地。
为更多选择信誉度高、效率好的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平*,今年,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拓展新的校企合作企业22家(本地13家,外地9家),并举办 订单式 校企合作定向班5个,使 订单式 培养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参加顶岗实习学生1419人,驻厂管理教师18人。学生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部份学生半年后提升到基层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
、高职教育、中专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开设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9个学科19类40余个专业。全省电大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10万人。举办岗位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师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以及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证券、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等,年培训非学历教育10万多人次。霍健康厅长一行到学校调研国家***督学周稽裘(右)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在我校调研中等职业教育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 蔡志君 **一行到学校检查指导新校园建设工作2011年2月27日县长魏在平到我校检查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4月张道超副县长、县人劳局局长刘文焰、县教科局局长罗义国、县工经局局长牟明灯、县教科局副局长袁华明来中心参加遵义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座谈会李忠莉副县长在遵义县2011年中职招生表彰会上讲话2011年3月30日县教科局局长罗义国在我校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讲话2011年4月6日县教科局**副书记彭先亮到我中心慰问关爱健康关注未来文艺演出技能考试12.9歌咏比赛电工班学生实训课师生参加乌江美食节师生参加11届科普活动周学生服装秀学生服装秀省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南路,交通便利,校园优美,是湖南省“文明高校”和“园林式单位”。
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工作实行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师生校园出入管理制度;实行以各专业部部长、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对班级进行《一日常规五项评比考核》;把德育工作、养成教育贯穿于环境、学科、活动课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教学工作着重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点督促检查专业课程目标在教师备课、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加强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检查、考核,加强教学秩序检查(每天安排2人专职进行10项检查);分类别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完成高一级学业;举办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大力开展街舞、足球、写作、健美*、声乐等活动,体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了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合作能力、情感能力、就业能力。由于学校教育教学重能力,才使学校学生人数从2009年的1000余人猛增到现在的5000余人,教师也从2009年的90余人猛增到现在的250余人。
每年,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都实行春季和秋季两期招生,近三年春招效果比较好。今年,学校春招工作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超前安排,充分利用县报、县电视*等媒体和有关大型会议以及印发招生简章,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学校采用定人、定点、定指标的形式,分解任务数到人头,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200多名**、教工分成13个招生工作组,每年利用2个月时间深入全县31个镇(乡),68所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各工作组走进学生家庭中央电大声乐教学,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除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于省外,走入毕业班级,面对面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观、择业观、人才观。学校还派专车接送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到校参观。超过1500人的计划282人。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每年都能完成上级计划的招生任务。2012年春季实现招生1872人。
未来一个时期,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将按照建设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总目标,立足于面向职业人的教育,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
近年来,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办学规模、实施建设、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建立了学历与培训并举、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办学机制,形成了层次完整、门类较全、初具规模、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迈入了超常规跨越发展的健康轨道。5月9日,记者驱车来到花园式的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采访。
短短3年间,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从2009年千余人,发展到现在的 5000多人,学校将建成在校生规模1万人以上的示范性学校。学校新规划用地面积420亩,已建学生宿舍楼8100平方米,实训楼8000平方米,综合楼8700平方米,教学楼61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3500平方米。在建的二期工程 平方米的学生食堂,94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 平方米的综合楼正有序推进。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迈入了超常规跨越发展的健康轨道。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全面展开。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与企业联合兴建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已与五家企业洽谈并达成合作协议,学校提供规划范围内临共青大道二号线的土地 亩,联合修建汽车驾驶与维修教学实训基地;提供规划范围内校运动场与遵南大道间面积800m2的板房,联合修建汽车保养教学实训基地;提供规范范围内临学校综合大楼西侧约2000 m2的房屋及部分户外活动场地,联合修建幼儿园,作为学校幼教实训基地等,并与本地和 珠三角 、 长三角 、京津地区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训合作关系。
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园按照 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 的思路,从基础设施、办学体系、专业设置、办学层次、评价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日常教育教学等方面,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近年来,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除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于省外、县外企业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县内老*妈食品加工厂、遵义火焰山电器有限公司、丽文服装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就业,有不少人成为技术骨*。学校被《**前沿》、《**农村教育》、《贵州教育报》和《遵义日报》等大型刊物誉为 服务 三农 的一面旗帜 。**电视*曾两次报道我校的有关先进事迹。
为了使学校专业设置更好地与省内外职业院校接轨,更好地与市场经济需求对接,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突出了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2009年,电大教学工作总结学校开展了关于完善专业建设的调研活动。教职工配合招就办深入到县内外相关企业考察,了解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态势,对学校原有专业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目前,学校共设置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等15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农业为遵义市的示范专业。学前教育、电子电工、汽车维修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今年5月4日,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到一行遵义县职业技术学校调研,查看了校园环境,听取校长肖长友介绍学校发展规划。当看到学校占地420亩的规划时,霍健康十分高兴,他要求学校要抓住全省实施国发2号文件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大好机遇,加快二期工程建设,确保按期投入使用,把学校建设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县级职业技术学校。陪同调研的遵义县委副书记、县长魏在平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配齐配强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创造条件,把学校建成在校生规模1万人以上的示范性学校,确保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