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 返回首页

    安徽省休宁中学百年风物十志十颂

    时间:2013-03-07 08:4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小序 安徽省休宁中学成立,至今已一百周年,余有幸求学于此,任教于此,凡四十年,不言贡献,亦出力矣,故爱之甚深,护之至切,今喜逢母校百年之庆,情难言表,特将其代表性风物书志鸣颂,以求留念也。 一、原址新棠村 志云:民国元年(1912)春,绩溪胡晋接先
      

    小序

    安徽省休宁中学成立,至今已一百周年,余有幸求学于此,任教于此,凡四十年,不言贡献,亦出力矣,故爱之甚深,护之至切,今喜逢母校百年之庆,情难言表,特将其代表性风物书志鸣颂,以求留念也。

    一、原址新棠村

    志云:民国元年(1912)春,绩溪胡晋接先生奉命创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几经选址,最终定于休宁县万安镇北新棠村,二师乃立,至今百年矣。新棠村正南为千年古镇万安,面临横江,东傍吴田河,西依西山溪,南靠亥山,占地千余亩,风景优美,系读书治学之圣地也。

    颂曰:风水宝地新棠村,止澄先生好眼光。前有横江福水,长流不息,象征学校千年万年;后有亥山寿岭,郁郁葱葱,显示学校永盛永昌。东西两河流水淙淙,犹如学子书声琅琅;前后高枝百鸟啾啾,酷似校园歌音激昂。先贤福造,后人不忘;继续创新,一片盎然;奋斗不止,再创辉煌。

    二、校训

    志云:校训“诚毅”,为首任校长胡晋接先生所立,守之百年,经久不衰。立训之始,胡先生有诠释曰:“止于至善,是谓之诚,能常常止于至善而不迁,是谓之毅。此乃古圣相传心法,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揭为校训,用相劝勉。”

    颂曰:诚者,诚实、诚信、真诚与忠诚之谓也,此乃立世为人之本,治学务事之根,立为校训,是立大德;毅者,坚毅、勇毅、毅力与毅然之称也,凡立大志做大事者,无毅或不毅皆不能成,树为校训,是树大勇。大德大勇,必大智大慧,栋梁之材即造就矣。胡先生登高望远,为学子计之久远,后学仰之颂之,“诚毅”二字永铭于心脑,久贯于行动,百千年不易!

    三、校训碑

    志云:校园有校训碑,两米见方,“诚毅”二字大而醒目,其下方附镌止澄先生诠释之语。碑乃休中九十年校庆时由文宏太、朱立培等53位退休教师捐资树立。

    颂曰:退休依然不忘育人,示庆首扬校训,可见诚毅已入其心,可鉴可佳。校训带头遵守,诚毅率先垂范,有如此高尚之师德,何患学校之不兴乎?

    四、斯文正脉堂(校史馆)

    志云:斯文正脉堂原是新棠村任姓家族聚会议事大厅,省立二师创办后改作大会堂,上世纪80年代又改作校史馆,堂名沿用至今。堂为明清式柱厅结构,内空一千平米有余,可容纳上千人。厅内梁、柱、壁、檐、天花板等,皆采用白果树材,虽系百年老屋,然无丝毫破损。厅堂正壁主梁正中,高悬一大型匾额,长约四米,宽约一米,上书“斯文正脉”四个楷体大字,笔力苍劲,入木三分。此匾原系古城岩还古书院遗物,学校初创,为止澄先生移悬于此,匾左有先生题识:“右额为还古书院遗物,今院圮移悬校中,以保古迹。”现列为黄山市重点保护之古民居。

    颂曰:书院学校,皆为斯文正脉,院圮校兴,匾移于此,名实相符,正得其所。名曰保古迹,实为励后人,先生一片苦心善意,匾额可证,天地可鉴。从此新棠荒村,一跃为徽州第一学府,人才济济,文化中兴,其功之巨,有口皆碑。斯文有正脉,国盛国泰与民富民强之象也。辟为校史馆,吾等后学务必加倍珍惜。美哉斯堂,祝之万年!

    五、校名坊

    志云:立于公元二零零二年休中九十华诞之时,四柱式青色大理石坊,高约六米,宽约十米,轰然矗立于国道北侧,十分壮观。上书“安徽省休宁中学”校名,为著名书画家罗工柳先生所题,颇有风韵,别具一格。

    颂曰:百年名校,早入人心,现有此坊,更展风姿。立于国道之侧,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入眼入心,伫立坊下,生敬生爱,皆祝休中万年矣。

    六、亥山

    志云:校园北侧,有山巍然矗立,是为亥山,休中之美景所在,言休中必言亥山,可为休中之代称。山非高峻,然体势蜿蜒,往北绵延数十里,唯亥山兀然突起,高出一筹,犹山之首也。二师始立,即在山上遍植树木,建造房舍,修筑道路,从此有百年老林之郁郁葱葱,美屋之毗邻相望,石阶路之盘旋而上;一代代继任者又不断打造美化,如今亥山更是美净如画,俨然一星级风景区矣。旧有之图书馆依然焕发青春,新建之教学楼更是书声琅琅,师生来来往往,人气充沛,辅之以莺歌燕舞,堪称闹中有静,静中有闹,相辅相成,真乃读书治学之圣地也。

    颂曰:山不在高,有景则美。亥山不言高,唯言美。美在何处?美在斯文也。止澄先生植斯文正脉于此,于是代代学子激情如火,惜时如金,奋发如木,人品修焉,学识增焉,才干长焉,人才辈出,亥山之名亦远扬矣。亥山形小而内涵大,其非仅仅土山树山而已,实为学山才山而屹立于教育界,定美名远播于千古!

    七、梅轩亭

    志云:梅轩亭系为纪念首任校长胡晋接先生而建,以晋接先生号“梅轩”命名,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原址在亥山之巅,十年动乱时遭毁。1992年

    休中八十校庆时由1946、1948两届校友捐资重建,新址在人工假山下与荷花池畔,一切依原式仿建,并树新碑纪念。亭为六角形,六柱两栏,南倚人工假山,北临荷花池,山水相衬,尤显风姿。亭额“梅轩亭”系老校友著名书画家黄澍先生手书,亭之正面两柱有联一副云:“悲天悯人阐扬大道;明经治事作育英才。”联语系始建亭时校长李辛白先生所撰,重建时由校友书法家胡云先生书写。亭内南侧梁上有建国前休中名师鲍幼文(光豹)先生所作《水调歌头》词一首,称赞梅轩先生“一丝不苟,一尘不染,肝胆照人”,“遗爱垂千年”。

    颂曰:晋接先生字止澄,梅轩为号品如梅。民国元年创二师,新棠从此凤凰飞。首长学校十五年,赞赏有加黄炎培。先生冥寿七十整,后学纪念筑亭慰。一尘不染肝胆照,遗爱千年受无愧。六柱六角六六顺,先生灵佑千千倍。诚毅校训永不朽,辉煌业绩众口碑。百年校庆怀先生,精神永在紧步随。难忘先贤扬大道,后学志高奋勇追。亭在碑在先生在,遗德遗爱万古垂!

    八、人工假山

    志云:人工假山位于南侧围墙内,旁临荷花池,系初建校时人工堆积而成,植树彻石设座,供学生小憩议学之用。经百年苍桑,早已树木成荫,与毗邻之荷池相辉映,美不胜收。假山上有纪念碑塔五座,一为安徽省徽州中学第六届同学毕业纪念墖(塔),民国二十九年(1940)立,撰碑文者绩溪胡翼谋,书碑者休宁黄澍,碑文有“抗战军兴,诸生始晋级本校高中部,亦有中途自沦陷区转学来此者”等语;二为皖南区休宁中学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纪念碑,1951年元旦立,除刻有数十名参干学生名单外,又镌碑文曰:“我们决心参加军事干校,站在青年最光荣的岗位上去,为加紧建设国防而奋斗!像保卫我们的母亲一样,保卫我们的祖国!”;三为1948届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塔,1998年立,系该届校友捐资建造。碑正面题词“得传桑梓”为黄澍先生书写,背面有《金缕曲》词一首:“发轫登高处,想当年,舞云折柳,眷怀何许。只是同学分携后,五十年华逝去!最难得,耄年相聚,况是深情思马帐,火薪传,如沫春风雨。真切切,绾春住。老来未忘新棠路,报师门,具钟贽敬,且酬恩遇,立塔假山梅轩侧,又表忱忱孺慕。祝母校,青春长驻。更愿新雏丰羽翼,爱中华,万里清音吐。暾出矣,照平楚。”四为安徽省休宁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碑,1992年10月由休宁县政府等30个单位和74位校友共同捐资立;五为安徽省休宁中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塔,2002年10月立。正面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题词“兴国兴省,育才为本”,背面系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顾秉林先生题词“诚毅笃行,育人报国”。

    颂曰:山虽人筑,假山不假,优雅清静,小憩最佳。百年来留下多少足迹,步步坚实,学成奔向四面八方,服务人民,报效国家,休中贡献之大,有目共睹人人夸。五碑矗立,历史见证,代代薪传,青春长驻,美哉斯山,美哉斯校!

    九、荷花池(塘)

    志云:池在假山下,长约50米,宽约10米,深约2米余,呈半月形,天然池塘改造而成,因常年种植荷花而命名。彻有护塝护栏,既安全又适宜观光。四季满池清碧,微波荡漾,至夏日则清荷满塘,叶绿花红,夜幕降临,明月悬空之时,月光如泻,美不胜收,学子称之朱自清笔下又一荷塘月色。

    颂曰:池形如半月,对月更亮光。最喜夏日至,满塘荷子香。旁有小山林,相映尤灿烂。学子漫步临,池色尽情看。人景互欣赏,相照多辉煌。倘若朱子见,又有好文章。伴读已百年,学校日月旺。休中多美景,首数荷花塘!

    十、图书馆

    志云:馆在亥山之巅,为旧式两层洋楼,有近百年历史,抗战期间曾遭日寇飞机轰炸,部分被毁,后修复如常,沿用至今,仍巍然屹立。馆内藏书之多,为全省中学之冠。万千学子,你来我往,受益甚多,故历届校友,言及休中,必盛赞图书馆。

    颂曰:馆立山巅,学更立于巅,真万千学子之福造也。受教有课堂名师,自修有万千图书。馆屋满腹经纶,学子亦满腹经纶,悲天悯人扬大道,图书馆为大道之一也;明经治事育英才,图书馆贡献巨大,功不可没也。学校无图书馆,则不成其学校;学校有上等图书馆,即可向名校迈进。休中有幸,学子有幸,其图书馆所起作用,不可藐视也!

    附感

    写罢以上十志十颂,顿感精神满足,热爱母校之深情,终有所表。忽有所思,不免忧心忡忡,为何?因近年忽有传言,称有关方面欲将休中搬迁,真乎?假乎?然不论传言真伪,愚以为休中不宜迁也。百年老校,一旦迁新址,“百年”之谓何在?“老校”之称何有?历史传统何言?老校友若问新棠,该作何答?若登亥山,又该向何去?设想新址固佳,诸多深刻历史印迹之风物,如上志颂之梅轩亭、斯文正脉堂、亥山、人工假山、荷花池等,又从何处寻觅?若迁新址则弃百年史,得不偿失也。媒体报道中央近日出台政策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村落都要着力保护,况传统名校乎?传统在传,无传何来统?但愿传言不实或不存,则万千校友之大幸也!但愿闻传言者皆属杞人忧天,则幸甚幸甚,并共祝百年休中万万年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违法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